1. 最近幾年中俄貿易關系如何
一 對中俄貿易潛力的基本估計
2004年中俄兩國領導人達成共識,提出到2010年中俄貿易額實現600億~800億美元的奮斗目標。按目前中俄的貿易規模,到2010年中俄貿易總額需要翻一番方可實現600億美元的目標。如果以2005年為基數,其後4年每年中俄貿易的增長率都在30%以上,毫無疑問,到2008年中俄貿易額就可達到600億美元,到2009年就可達到800億美元。問題是,隨著中俄貿易規模和基數的增大,今後每年的增長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羅斯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潛力還有多大?俄羅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會不斷上升?中國對俄出口和從俄進口是否有新的增長點?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中俄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實現中俄貿易額600億~800億美元的重要依據。
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統計數據看,中俄貿易確實呈現一種加速增長趨勢。1992~2001年中俄貿易用了10年時間突破了100億美元大關;2001~2004年中俄貿易用了3年時間突破了200億美元大關;2004~2005年中俄貿易只用1年時間就接近300億美元大關①(見下表)。
我們必須看到,中俄貿易中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或稱非規律性因素,如中國購買俄羅斯的軍工產品和核電站項目的技術設備等,這種購買不是每年都會發生,也不是貿易持續增長的穩定因素。因此,中俄貿易能否持續增長,能否繼續保持加速勢頭,主要還要看一般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潛力。
(一)俄羅斯市場需求潛力仍然很大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羅斯對以下幾類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擴大。
1.機電產品。目前,在俄羅斯現有的家電中有相當多數量需要淘汰。據了解,彩電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對電冰箱、空調和小家電的需求旺盛。近10年來,俄羅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機、拖拉機數量減少近一半,設備年報廢率達6%~10%,急需更新農業機械、農機具和建立新的維修體系。俄木工機械的加工設備落後,木材只能實行初加工,這類機械產品的需求潛力很大。
2.建材產品。隨著俄羅斯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對建材的需求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俄所需的保溫材料70%靠進口,門窗材料的進口佔55%,水暖器材佔67%,屋面材料佔91%,膠合板佔60%,油漆佔27%,金屬瓦佔75%,天然瓦佔90%。
3.紡織服裝。目前,俄每年對服裝和紡織品的消費大約為360億美元,包括服裝、鞋類、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絲綢等。俄紡織業設備陳舊、工藝落後,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進口。
4.傢具。據俄專家預測,未來5年俄對傢具的需求將增長5~7倍。俄傢具生產的最大障礙是設備陳舊,老化率達70%~80%,其中有40%的設備使用期已達20多年。俄生產傢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進口,高質量的貼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進口。中國傢具出口俄羅斯的主要問題是設計風格與市場需求不吻合。
5.農產品。俄遠東地區農業生產能力逐年下降,農產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從歐洲部分調運成本很高。目前,僅遠東地區每年糧食缺口80萬噸左右,蔬菜缺口40萬噸,肉和肉類製品缺口40萬噸,奶和乳製品缺口60萬噸,水果缺口40萬噸。俄遠東地區的蔬菜需求有80%從黑龍江省進口,市場價格是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的4~6倍①。
(二)中國市場對俄羅斯一些產品的需求具有持續性和增長潛力
從未來5~10年的時間看,中國市場對俄羅斯的很多產品,包括技術產品的需求,不僅具有持續性的特點,而且還具有可以預測的增長潛力,具體表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年份 貿易額 增長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97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1.對能源產品的需求將呈現不斷增長勢頭。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尤其對石油、天然氣和電力的需求將會大幅增長,能源進口的規模將會不斷擴大。以石油為例。2000年中國進口石油7 027萬噸,2001年為6 026萬噸,2002年為6 941萬噸,2003年為9 112.63萬噸,2004年為1.228 155億噸,2005年為1.3億噸①。中國在石油進口方面採取多元化戰略,但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是這種多元化戰略中的重點。在過去6年從俄進口石油數量的不斷增長中,我們就會看到中俄石油貿易的廣闊前景。2000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為147.67萬噸,2001年為176.6萬噸,2002年為302.96萬噸,2003年為525.48萬噸,2004年為1 077.4萬噸,2005年為1 278萬噸②。隨著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通的鋪設和電力網的對接,中俄在這一領域的貿易規模必將會日益擴大,如果考慮石油價格的上漲,雙邊能源貿易的總額將更加可觀。
2.中國對俄羅斯核工業技術設備的需求潛力仍然很大。從中國的能源戰略看,加速核能的開發利用、建設更多的核電站已列入中國的長期建設規劃之中,而在這一領域俄羅斯具有很大優勢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國出口的技術設備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3.中國對俄羅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續的特點。目前,中國木材有40%需要進口,而俄羅斯完全有能力滿足中國這一缺口。只是俄羅斯把木材視為一種戰略資源,因此,在採伐和出口方面採取了限制措施,從而使中俄木材貿易受到了政策制約。盡管如此,中國從俄進口木材的貿易額還是呈逐年增長趨勢,2000年中國從俄進口木材為593.1萬立方米,2001年為876.5萬立方米,2002年為1 480.84萬立方米,2003年為1 436.7萬立方米,2004年為1 701萬立方米,2005年為2 004.32萬立方米③。
4.中國對俄羅斯的煤炭、礦產品、有色金屬、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這種需求不會減弱或消失。俄羅斯有這方面供給能力,中國的需求規模和購買能力毫無問題。
5.中國對俄羅斯的大型電站設備和大型工程建築機械的需求也將會保持相當大的規模與相當高的水平。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仍將是政府和企業投資的熱點領域,俄羅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機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為。
6.中國在很多領域對俄羅斯的技術產品有著強烈的需求,如生物技術、材料技術、核工業技術、農業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信息技術等。雖然中國已制定並實施自主創新戰略,但從基礎研究到形成產業技術需要一個過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俄羅斯在上述技術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俄羅斯的總體技術水平看,俄羅斯的技術有1/4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有1/2處於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術水平與美國旗鼓相當。因此,中俄之間的技術貿易潛力非常大,如果俄羅斯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能真正把中國當作可信賴的戰略夥伴,能徹底擺脫冷戰時期的思維模式,中俄之間的技術貿易前景廣闊。
二 影響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對俄羅斯貿易沒有形成規模化和規范化
2005年中俄邊境貿易總額達55.7億美元,同比增長32.7%,這僅僅是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實際邊境貿易額要比這大得多。中俄貿易之所以能達到300多億美元的規模,除邊境貿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項目和大宗貿易的拉動,如軍工產品貿易、石油天然氣貿易和電站建設配套產品貿易,而正規的一般性商品貿易所佔比重不是很大。經過20世紀90年代大浪淘沙之後,中國對俄貿易的個人、個體企業和國有大型貿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羅斯。因此,目前,對俄貿易的兩個突出特點是:非規模化、非規范化。這種貿易形式要上台階,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比較困難。
(二)目前,中國對俄羅斯商品貿易主要集中在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
雖然中國對該地區的貿易最有地緣優勢,但該地區人口畢竟有限,總共600多萬,且收入水平比俄歐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費層次較低,市場容量有限。如果說中國沿邊省市做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市場還可以理解,或者說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全國企業都要擠到這一地區做貿易,就使國際貿易競爭變成了一種國內企業競爭和地區競爭,各方貿易利益都將減少,而且從對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種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的表現。
(三)對俄羅斯貿易通道狹窄已成為發展中俄貿易的瓶頸
在中俄邊境貿易口岸中,綏芬河的條件最好,過貨量最大,也是直接與俄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的貿易口岸。然而近些年來,綏芬河的過貨量已經飽和。在綏濱鐵路上,綏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為單線;綏芬河―格羅捷科沃26公里仍為套軌。綏陽―東寧的地方鐵路雖然已完工,但尚未與俄方接軌。連接黑河與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大橋至今也沒建起來,人們期望的經牡丹江、綏芬河到俄羅斯港口,通向日韓、北美的出海口和連接國內東南沿海地區的路海聯運通道沒有完全打開。目前,雖然通往綏芬河、黑河的境內公路有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狀況仍然很差,進口的大量商品無法迅速運出。
(四)目前「灰色清關」仍然盛行,雖然是兩廂情願,但最後受損失的還是中國商人或企業
中國商品被查抄、被罰款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中國來說,「灰色清關」造成中國人之間競相壓價,干擾整體開發俄羅斯市場,有損中國企業和中國商品形象,是中俄貿易的一大隱患。從俄羅斯政府角度看,「灰色清關」使國家稅收流失,干擾正常貿易秩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敗壞俄羅斯聲譽,甚至影響「入世」進程。
(五)近年來,俄羅斯對木材、礦產等原料型產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這些產品都是中國需要進口的商品
要繼續擴大中俄貿易的規模,就需要加強中俄相互投資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國對俄的資源開發與產品加工領域的投資,以投資帶動貿易,優化中俄貿易結構,提升中俄貿易檔次。然而,俄羅斯的投資環境較差,投資風險較大。一是在俄有關投資法律、法規中有很多技術性要求,經常造成執法的隨意性。二是地方法律與聯邦法律不一致,稅收等相關法律不穩定,且經常出現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對外來投資設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氣資源開發,禁止購買不動產,限制外商參與國家采購和企業私有化的競標等。四是行政壁壘,如對外資進入俄銀行體系設置條件,對外資在俄企業持股規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氣企業的資本不能超過20%)。五是俄羅斯的基礎設施及與投資相關的配套設施不健全,政府的低效率、官員的腐敗和社會治安狀況令投資者望而卻步。
(六)中俄在貿易結構方面已開始出現摩擦與爭議
近年在中俄貿易中,中國對俄出口主要是輕工產品和電子產品等,基本上屬於製成品,而從俄羅斯進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礦產品和各種有色金屬,屬於原材料或初級產品。目前,在中國對俄出口中輕紡產品佔50%左右,而從俄進口中原材料產品約佔60%。對於這種情況,俄方不但出現了抱怨情緒,甚至還產生了反感甚至戒備心理,認為中國只盯住俄羅斯的戰略資源,而不願更多地購買俄羅斯的機電產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國多進口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對於俄方的這種情緒、心態和要求,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必須理智地、客觀地給予解釋和說明。首先,中俄貿易從總體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數情況下都是俄方順差,這與中美貿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貿易之所以出現這種貿易結構,絕不是人為的結果,而是雙方的產業結構和雙邊貿易的互補性決定的。如果沒有這種互補性,中俄貿易也無從談起。其次,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多屬於粗製濫造,在質量上、工藝上與歐美產品無法相比,且售後服務及零配件供應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國客戶難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國出口的大型核電站設備,其設計思路堪稱世界一流,但工藝質量卻常出現問題。此外,我們還應看到,中國從歐、美、日等國進口機電產品的企業,多為這些國家在華投資設廠的企業,而俄羅斯在華投資企業中這類企業很少,因此,就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運輸線路的改造和建設,打通對俄貿易大通道
最近幾年應完成綏芬河口岸擴能改造、綏芬河―格羅捷科沃套線改造、綏芬河―牡丹江的復線改造和建設東寧―烏蘇里斯克的地方鐵路。完成哈爾濱―綏芬河和哈爾濱――滿洲里的電氣化改造。加快推進黑河大橋和古洛河黑龍江大橋的建設及蘿北、饒河大橋建設,完成牡丹江―綏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設。
在水路方面應盡快完成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運樞紐工程,黑龍江―哈巴羅夫斯克、同江―哈巴羅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撫遠江海聯運線港口擴張工程。
(二)以邊境口岸市縣為後方,以俄遠東地區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場(俄歐洲部分)進軍
俄歐洲部分市場消費水平高、支付能力強,市場潛力大,是我們擴大貿易規模、提升貿易層次的目標市場。最近,中國企業家聯合會正與有關企業籌劃在莫斯科建立中國機電產品城。筆者認為,這是向俄市場縱深發展的好思路。要進入和擴展俄羅斯歐洲部分市場,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貿易基地、倉儲系統和銷售網路,另一方面需要對中國的貿易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形成對俄貿易的商業集團或聯合體,以最優質的商品、最合理的價格、最好的售後服務和最暢通的供貨渠道在俄羅斯歐洲部分市場展開競爭。
(三)加快發展邊境地區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龍江省沿邊市縣已建起了對俄糧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後應努力扶植龍頭企業,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把沿邊對俄出口基地規模、質量、效益做上去,並保持持續發展勢頭。
(四)以投資帶動貿易,實現對俄投資貿易一體化
如上所述,俄羅斯在很多產品生產方面希望外來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方面需要外來投資,在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領域需要外來投資。我們應抓住機遇,在俄境內建立能滿足俄市場需求的企業,生產產品在俄銷售。這種形式將可避開過境貿易的各種難題,又可依據俄市場變化情況和消費者的要求,隨時調整生產規模和產品規格。而在投資的過程中,有些機械設備、原材料還需從國內進口;有些產品在俄加工後也可返銷國內市場或銷往第三國市場,因而產生投資對貿易的帶動效應。筆者認為,在俄境內建立生產加工園區的方式可以規避在俄投資的很多風險,也能較容易與俄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使園區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擔,避免各種不確定因素。
(五)南北企業聯手,共同在俄羅斯進行項目投資
近年來,南方企業對俄羅斯市場和投資的興趣日益濃厚,但由於對俄市場和投資環境缺乏了解,鮮有與俄政府和商人打交道的經驗與教訓,因而謹慎小心、顧慮重重。而黑龍江省企業在這些方面具有優勢,如能與南方企業的資金優勢、經營優勢結合起來,聯手在俄羅斯進行項目投資,應該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會在俄獲得較好的投資效益。當然,這種投資方式的成功關鍵在於項目選擇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和互信關系。
(六)藉助俄方企業優勢,實行買殼經營的投資戰略
目前,俄羅斯有很多大中型國有和私有企業經營效益不好,技術設備陳舊,產品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換代又資金不足。對於這類俄方企業,中國有實力的企業可採取買殼經營的投資戰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業的各種復雜程序,享受本地企業的各種相關待遇,還可充分利用俄方企業易於與俄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打交道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可充分發揮中方在資金、應用技術和經營方面的優勢,把企業做大做強。當然,這種中俄合資企業需要把產權劃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則界定清楚,解決好俄方人員安置與債務責任,同時要選好未來發展的項目和設計好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
(七)依託綏芬河的口岸優勢和背靠俄羅斯林業資源的優勢,建立覆蓋東亞地區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綏芬河的龍江商聯集團正在籌備建立木材交易所,這個項目的思路很好。我們應積極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這個木材交易所要按國際化標准設計,採用現代電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還可從事期貨貿易;不但要吸收中國客戶進入,更要吸引俄羅斯的賣方客戶進入;不但買賣綏芬河市場的木材,還應買賣整個黑龍江省和俄羅斯的木材;它的買方客戶不僅限於中國,而是面向東北亞地區,甚至東南亞地區。俄羅斯的林業資源是這一交易市場的重要支撐,如果俄羅斯賣方客戶能大量進入這一市場,不但會省去中間環節的費用,還會使木材價格更加透明公正,並且可提高交易效率,節約交易成本。這種實際利益會推動俄羅斯的相關利益群體,要求政府放鬆和放寬對木材出口及森林採伐的限制,從而保證中方對俄木材進口的連續性和長期性。
(八)發展和規范邊境貿易,率先在綏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區跨兩國」的中俄自由貿易區
中俄邊境貿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和起伏,現在應該說已經日益規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邊境貿易額為31.3億美元,邊境貿易已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雙邊口岸經濟的發展和人員就業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羅斯對邊境貿易採取了緊縮政策,自然人過境免稅攜帶商品從50公斤減至35公斤,其意圖是要將邊境貿易「逼」向正規貿易,以增加聯邦政府的稅收。但這損害了俄邊境地區的經濟利益,俄邊境地區政府非常支持邊境貿易,因為它體現著雙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經濟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團已在綏芬河中方海關區域投資建立起貿易綜合體,在該綜合體的區域內設有產品加工區、商品倉儲區和休閑娛樂區,在中俄邊境地區修建起一個人工湖和兩座五星級賓館,在海關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團承建。這樣,原來設在邊境的互市貿易區已開始向「一區跨兩國」的中俄自由貿易區和綜合貿易區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會擴大邊境貿易的規模,更將增強其後勁和吸引力。對此,中國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應給予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協助,尤其應與俄方溝通相關事宜,解決中俄在政策上的協調問題,為企業的發展、邊境貿易的發展創造條件和環境。
現在,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頭,其戰略視野和投資氣魄令人欽佩,而政府更應勇於創新,知難而上,與企業共同做好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這篇大文章。
2. 中俄灰色貿易每年大概的數額是多少
年份 貿易額(億美元) 增長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97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2006 334 15
2007 481.6 44.3
2008 500
一 對中俄貿易潛力的基本估計
2004年中俄兩國領導人達成共識,提出到2010年中俄貿易額實現600億~800億美元的奮斗目標。按目前中俄的貿易規模,到2010年中俄貿易總額需要翻一番方可實現600億美元的目標。如果以2005年為基數,其後4年每年中俄貿易的增長率都在30%以上,毫無疑問,到2008年中俄貿易額就可達到600億美元,到2009年就可達到800億美元。問題是,隨著中俄貿易規模和基數的增大,今後每年的增長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羅斯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潛力還有多大?俄羅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會不斷上升?中國對俄出口和從俄進口是否有新的增長點?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中俄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實現中俄貿易額600億~800億美元的重要依據。
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統計數據看,中俄貿易確實呈現一種加速增長趨勢。1992~2001年中俄貿易用了10年時間突破了100億美元大關;2001~2004年中俄貿易用了3年時間突破了200億美元大關;2004~2005年中俄貿易只用1年時間就接近300億美元大關①(見下表)。
我們必須看到,中俄貿易中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或稱非規律性因素,如中國購買俄羅斯的軍工產品和核電站項目的技術設備等,這種購買不是每年都會發生,也不是貿易持續增長的穩定因素。因此,中俄貿易能否持續增長,能否繼續保持加速勢頭,主要還要看一般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潛力。
(一)俄羅斯市場需求潛力仍然很大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羅斯對以下幾類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擴大。
1.機電產品。目前,在俄羅斯現有的家電中有相當多數量需要淘汰。據了解,彩電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對電冰箱、空調和小家電的需求旺盛。近10年來,俄羅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機、拖拉機數量減少近一半,設備年報廢率達6%~10%,急需更新農業機械、農機具和建立新的維修體系。俄木工機械的加工設備落後,木材只能實行初加工,這類機械產品的需求潛力很大。
2.建材產品。隨著俄羅斯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對建材的需求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俄所需的保溫材料70%靠進口,門窗材料的進口佔55%,水暖器材佔67%,屋面材料佔91%,膠合板佔60%,油漆佔27%,金屬瓦佔75%,天然瓦佔90%。
3.紡織服裝。目前,俄每年對服裝和紡織品的消費大約為360億美元,包括服裝、鞋類、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絲綢等。俄紡織業設備陳舊、工藝落後,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進口。
4.傢具。據俄專家預測,未來5年俄對傢具的需求將增長5~7倍。俄傢具生產的最大障礙是設備陳舊,老化率達70%~80%,其中有40%的設備使用期已達20多年。俄生產傢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進口,高質量的貼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進口。中國傢具出口俄羅斯的主要問題是設計風格與市場需求不吻合。
5.農產品。俄遠東地區農業生產能力逐年下降,農產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從歐洲部分調運成本很高。目前,僅遠東地區每年糧食缺口80萬噸左右,蔬菜缺口40萬噸,肉和肉類製品缺口40萬噸,奶和乳製品缺口60萬噸,水果缺口40萬噸。俄遠東地區的蔬菜需求有80%從黑龍江省進口,市場價格是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的4~6倍①。
(二)中國市場對俄羅斯一些產品的需求具有持續性和增長潛力
從未來5~10年的時間看,中國市場對俄羅斯的很多產品,包括技術產品的需求,不僅具有持續性的特點,而且還具有可以預測的增長潛力,具體表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1.對能源產品的需求將呈現不斷增長勢頭。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尤其對石油、天然氣和電力的需求將會大幅增長,能源進口的規模將會不斷擴大。以石油為例。2000年中國進口石油7 027萬噸,2001年為6 026萬噸,2002年為6 941萬噸,2003年為9 112.63萬噸,2004年為1.228 155億噸,2005年為1.3億噸①。中國在石油進口方面採取多元化戰略,但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是這種多元化戰略中的重點。在過去6年從俄進口石油數量的不斷增長中,我們就會看到中俄石油貿易的廣闊前景。2000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為147.67萬噸,2001年為176.6萬噸,2002年為302.96萬噸,2003年為525.48萬噸,2004年為1 077.4萬噸,2005年為1 278萬噸②。隨著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通的鋪設和電力網的對接,中俄在這一領域的貿易規模必將會日益擴大,如果考慮石油價格的上漲,雙邊能源貿易的總額將更加可觀。
2.中國對俄羅斯核工業技術設備的需求潛力仍然很大。從中國的能源戰略看,加速核能的開發利用、建設更多的核電站已列入中國的長期建設規劃之中,而在這一領域俄羅斯具有很大優勢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國出口的技術設備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3.中國對俄羅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續的特點。目前,中國木材有40%需要進口,而俄羅斯完全有能力滿足中國這一缺口。只是俄羅斯把木材視為一種戰略資源,因此,在採伐和出口方面採取了限制措施,從而使中俄木材貿易受到了政策制約。盡管如此,中國從俄進口木材的貿易額還是呈逐年增長趨勢,2000年中國從俄進口木材為593.1萬立方米,2001年為876.5萬立方米,2002年為1 480.84萬立方米,2003年為1 436.7萬立方米,2004年為1 701萬立方米,2005年為2 004.32萬立方米③。
4.中國對俄羅斯的煤炭、礦產品、有色金屬、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這種需求不會減弱或消失。俄羅斯有這方面供給能力,中國的需求規模和購買能力毫無問題。
5.中國對俄羅斯的大型電站設備和大型工程建築機械的需求也將會保持相當大的規模與相當高的水平。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仍將是政府和企業投資的熱點領域,俄羅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機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為。
6.中國在很多領域對俄羅斯的技術產品有著強烈的需求,如生物技術、材料技術、核工業技術、農業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信息技術等。雖然中國已制定並實施自主創新戰略,但從基礎研究到形成產業技術需要一個過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俄羅斯在上述技術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俄羅斯的總體技術水平看,俄羅斯的技術有1/4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有1/2處於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術水平與美國旗鼓相當。因此,中俄之間的技術貿易潛力非常大,如果俄羅斯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能真正把中國當作可信賴的戰略夥伴,能徹底擺脫冷戰時期的思維模式,中俄之間的技術貿易前景廣闊。
二 影響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對俄羅斯貿易沒有形成規模化和規范化
2005年中俄邊境貿易總額達55.7億美元,同比增長32.7%,這僅僅是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實際邊境貿易額要比這大得多。中俄貿易之所以能達到300多億美元的規模,除邊境貿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項目和大宗貿易的拉動,如軍工產品貿易、石油天然氣貿易和電站建設配套產品貿易,而正規的一般性商品貿易所佔比重不是很大。經過20世紀90年代大浪淘沙之後,中國對俄貿易的個人、個體企業和國有大型貿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羅斯。因此,目前,對俄貿易的兩個突出特點是:非規模化、非規范化。這種貿易形式要上台階,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比較困難。
(二)目前,中國對俄羅斯商品貿易主要集中在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
雖然中國對該地區的貿易最有地緣優勢,但該地區人口畢竟有限,總共600多萬,且收入水平比俄歐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費層次較低,市場容量有限。如果說中國沿邊省市做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市場還可以理解,或者說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全國企業都要擠到這一地區做貿易,就使國際貿易競爭變成了一種國內企業競爭和地區競爭,各方貿易利益都將減少,而且從對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種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的表現。
(三)對俄羅斯貿易通道狹窄已成為發展中俄貿易的瓶頸
在中俄邊境貿易口岸中,綏芬河的條件最好,過貨量最大,也是直接與俄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的貿易口岸。然而近些年來,綏芬河的過貨量已經飽和。在綏濱鐵路上,綏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為單線;綏芬河―格羅捷科沃26公里仍為套軌。綏陽―東寧的地方鐵路雖然已完工,但尚未與俄方接軌。連接黑河與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大橋至今也沒建起來,人們期望的經牡丹江、綏芬河到俄羅斯港口,通向日韓、北美的出海口和連接國內東南沿海地區的路海聯運通道沒有完全打開。目前,雖然通往綏芬河、黑河的境內公路有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狀況仍然很差,進口的大量商品無法迅速運出。
(四)目前「灰色清關」仍然盛行,雖然是兩廂情願,但最後受損失的還是中國商人或企業
中國商品被查抄、被罰款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中國來說,「灰色清關」造成中國人之間競相壓價,干擾整體開發俄羅斯市場,有損中國企業和中國商品形象,是中俄貿易的一大隱患。從俄羅斯政府角度看,「灰色清關」使國家稅收流失,干擾正常貿易秩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敗壞俄羅斯聲譽,甚至影響「入世」進程。
(五)近年來,俄羅斯對木材、礦產等原料型產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這些產品都是中國需要進口的商品
要繼續擴大中俄貿易的規模,就需要加強中俄相互投資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國對俄的資源開發與產品加工領域的投資,以投資帶動貿易,優化中俄貿易結構,提升中俄貿易檔次。然而,俄羅斯的投資環境較差,投資風險較大。一是在俄有關投資法律、法規中有很多技術性要求,經常造成執法的隨意性。二是地方法律與聯邦法律不一致,稅收等相關法律不穩定,且經常出現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對外來投資設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氣資源開發,禁止購買不動產,限制外商參與國家采購和企業私有化的競標等。四是行政壁壘,如對外資進入俄銀行體系設置條件,對外資在俄企業持股規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氣企業的資本不能超過20%)。五是俄羅斯的基礎設施及與投資相關的配套設施不健全,政府的低效率、官員的腐敗和社會治安狀況令投資者望而卻步。
(六)中俄在貿易結構方面已開始出現摩擦與爭議
近年在中俄貿易中,中國對俄出口主要是輕工產品和電子產品等,基本上屬於製成品,而從俄羅斯進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礦產品和各種有色金屬,屬於原材料或初級產品。目前,在中國對俄出口中輕紡產品佔50%左右,而從俄進口中原材料產品約佔60%。對於這種情況,俄方不但出現了抱怨情緒,甚至還產生了反感甚至戒備心理,認為中國只盯住俄羅斯的戰略資源,而不願更多地購買俄羅斯的機電產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國多進口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對於俄方的這種情緒、心態和要求,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必須理智地、客觀地給予解釋和說明。首先,中俄貿易從總體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數情況下都是俄方順差,這與中美貿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貿易之所以出現這種貿易結構,絕不是人為的結果,而是雙方的產業結構和雙邊貿易的互補性決定的。如果沒有這種互補性,中俄貿易也無從談起。其次,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多屬於粗製濫造,在質量上、工藝上與歐美產品無法相比,且售後服務及零配件供應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國客戶難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國出口的大型核電站設備,其設計思路堪稱世界一流,但工藝質量卻常出現問題。此外,我們還應看到,中國從歐、美、日等國進口機電產品的企業,多為這些國家在華投資設廠的企業,而俄羅斯在華投資企業中這類企業很少,因此,就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運輸線路的改造和建設,打通對俄貿易大通道
最近幾年應完成綏芬河口岸擴能改造、綏芬河―格羅捷科沃套線改造、綏芬河―牡丹江的復線改造和建設東寧―烏蘇里斯克的地方鐵路。完成哈爾濱―綏芬河和哈爾濱――滿洲里的電氣化改造。加快推進黑河大橋和古洛河黑龍江大橋的建設及蘿北、饒河大橋建設,完成牡丹江―綏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設。
在水路方面應盡快完成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運樞紐工程,黑龍江―哈巴羅夫斯克、同江―哈巴羅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撫遠江海聯運線港口擴張工程。
(二)以邊境口岸市縣為後方,以俄遠東地區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場(俄歐洲部分)進軍
俄歐洲部分市場消費水平高、支付能力強,市場潛力大,是我們擴大貿易規模、提升貿易層次的目標市場。最近,中國企業家聯合會正與有關企業籌劃在莫斯科建立中國機電產品城。筆者認為,這是向俄市場縱深發展的好思路。要進入和擴展俄羅斯歐洲部分市場,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貿易基地、倉儲系統和銷售網路,另一方面需要對中國的貿易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形成對俄貿易的商業集團或聯合體,以最優質的商品、最合理的價格、最好的售後服務和最暢通的供貨渠道在俄羅斯歐洲部分市場展開競爭。
(三)加快發展邊境地區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龍江省沿邊市縣已建起了對俄糧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後應努力扶植龍頭企業,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把沿邊對俄出口基地規模、質量、效益做上去,並保持持續發展勢頭。
(四)以投資帶動貿易,實現對俄投資貿易一體化
如上所述,俄羅斯在很多產品生產方面希望外來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方面需要外來投資,在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領域需要外來投資。我們應抓住機遇,在俄境內建立能滿足俄市場需求的企業,生產產品在俄銷售。這種形式將可避開過境貿易的各種難題,又可依據俄市場變化情況和消費者的要求,隨時調整生產規模和產品規格。而在投資的過程中,有些機械設備、原材料還需從國內進口;有些產品在俄加工後也可返銷國內市場或銷往第三國市場,因而產生投資對貿易的帶動效應。筆者認為,在俄境內建立生產加工園區的方式可以規避在俄投資的很多風險,也能較容易與俄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使園區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擔,避免各種不確定因素。
(五)南北企業聯手,共同在俄羅斯進行項目投資
近年來,南方企業對俄羅斯市場和投資的興趣日益濃厚,但由於對俄市場和投資環境缺乏了解,鮮有與俄政府和商人打交道的經驗與教訓,因而謹慎小心、顧慮重重。而黑龍江省企業在這些方面具有優勢,如能與南方企業的資金優勢、經營優勢結合起來,聯手在俄羅斯進行項目投資,應該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會在俄獲得較好的投資效益。當然,這種投資方式的成功關鍵在於項目選擇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和互信關系。
(六)藉助俄方企業優勢,實行買殼經營的投資戰略
目前,俄羅斯有很多大中型國有和私有企業經營效益不好,技術設備陳舊,產品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換代又資金不足。對於這類俄方企業,中國有實力的企業可採取買殼經營的投資戰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業的各種復雜程序,享受本地企業的各種相關待遇,還可充分利用俄方企業易於與俄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打交道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可充分發揮中方在資金、應用技術和經營方面的優勢,把企業做大做強。當然,這種中俄合資企業需要把產權劃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則界定清楚,解決好俄方人員安置與債務責任,同時要選好未來發展的項目和設計好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
(七)依託綏芬河的口岸優勢和背靠俄羅斯林業資源的優勢,建立覆蓋東亞地區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綏芬河的龍江商聯集團正在籌備建立木材交易所,這個項目的思路很好。我們應積極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這個木材交易所要按國際化標准設計,採用現代電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還可從事期貨貿易;不但要吸收中國客戶進入,更要吸引俄羅斯的賣方客戶進入;不但買賣綏芬河市場的木材,還應買賣整個黑龍江省和俄羅斯的木材;它的買方客戶不僅限於中國,而是面向東北亞地區,甚至東南亞地區。俄羅斯的林業資源是這一交易市場的重要支撐,如果俄羅斯賣方客戶能大量進入這一市場,不但會省去中間環節的費用,還會使木材價格更加透明公正,並且可提高交易效率,節約交易成本。這種實際利益會推動俄羅斯的相關利益群體,要求政府放鬆和放寬對木材出口及森林採伐的限制,從而保證中方對俄木材進口的連續性和長期性。
(八)發展和規范邊境貿易,率先在綏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區跨兩國」的中俄自由貿易區
中俄邊境貿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和起伏,現在應該說已經日益規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邊境貿易額為31.3億美元,邊境貿易已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雙邊口岸經濟的發展和人員就業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羅斯對邊境貿易採取了緊縮政策,自然人過境免稅攜帶商品從50公斤減至35公斤,其意圖是要將邊境貿易「逼」向正規貿易,以增加聯邦政府的稅收。但這損害了俄邊境地區的經濟利益,俄邊境地區政府非常支持邊境貿易,因為它體現著雙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經濟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團已在綏芬河中方海關區域投資建立起貿易綜合體,在該綜合體的區域內設有產品加工區、商品倉儲區和休閑娛樂區,在中俄邊境地區修建起一個人工湖和兩座五星級賓館,在海關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團承建。這樣,原來設在邊境的互市貿易區已開始向「一區跨兩國」的中俄自由貿易區和綜合貿易區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會擴大邊境貿易的規模,更將增強其後勁和吸引力。對此,中國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應給予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協助,尤其應與俄方溝通相關事宜,解決中俄在政策上的協調問題,為企業的發展、邊境貿易的發展創造條件和環境。
現在,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頭,其戰略視野和投資氣魄令人欽佩,而政府更應勇於創新,知難而上,與企業共同做好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這篇大文章。
1] 劉華芹. 針對中俄貿易現狀 調整對俄出口戰略[J]. 世界機電經貿信息 , 1997,(11)
[2] 龔萍. 中俄貿易能否駛入快車道[J]. 時代經貿 , 2006,(04)
[3] 支曉. 俄羅斯市場風情[J]. 中外鞋業 , 2003,(01)
[4] 劉寶榮. 大選後的中俄貿易前景[J]. 黑龍江對外經貿 , 1996,(06)
[5] 孫洪亮. 中俄貿易現狀及進一步開拓俄羅斯市場的幾點思考[J]. 黑河學刊 , 1998,(01)
[6] 隆國強. 准確把握特殊性——進一步開拓俄羅斯市場的戰略思考[J]. 國際貿易 , 2003,(02)
[7] 邸阜生. 關於發展中俄貿易的幾點看法[J]. 東歐中亞市場研究 , 1996,(08)
[8] 陸健. 開拓俄羅斯紡織服裝市場[J]. 紡織信息周刊 , 2005,(25)
[9] 劉寶榮. 中俄貿易何日再現輝煌[J]. 國際貿易 , 1995,(08)
[10] 吳承璘. 抓住時機,加快發展新時期中俄貿易[J]. 國際市場 , 2001,(07)
(1)Marat Terterv 《與俄羅斯做生意》,劉鵬俊、趙海修譯。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
年版。
(2)李傳勛:《俄羅斯遠東市場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3)《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2006年。
(4)王奇編著:《二戰後中蘇(中俄)關系的演變與發展》,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5)資中葯主編:《冷眼向洋:百年風雲啟示錄》(下卷),三聯書店2000年版。
(6)薛榮久主編:《世界貿易組織教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7)馮紹雷著:《制度變遷與對外關系—1992年以來的俄羅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
(8)邵繼勇主編:《國際貿易概論》,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版。
(9)伶建舟、王勇編著:《鐵碗普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版。
(10)婁芳著:《俄羅斯經濟改革透視—從「休克療法」到「國家發展戰略」》,上
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11)【俄】阿爾弗雷德科·赫著:《出賣蘇維埃帝國》,襲因、鄒用九譯,新華出
版社2000年版。
(l2)【俄】利斯·葉利欽著:《午夜日記—葉利欽自轉》·曹鰻西、張俊翔譯,譯
林出版社2001年版。
(13)那日著:<<中國周邊市場>>,中國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0 年版。
(14)劉興范、王新力、金德有主編:<<中俄經貿指南>>,中國標准出版社2006 年
版。
(15)趙維田著:《世貿組織(WTO)的法律制度》,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6)Battler Alex著;張健榮譯: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without Russia》, 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 Terterov, Marat主編,呂博等譯:《Do business with Russia》,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
年版。
(18) Kuchins, Andrew C. 主編,沈建譯:《俄羅斯在崛起嗎?》, 新華出版社2004年版
3. 網上購買火車票,去窗口取票收取手續費合理嗎
你好,朋友!
在火車站取票都是免費的。如果收費,你可以向12306客服反映。
4. 求有關可持續發展或者是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外文文獻
一 對中俄貿易潛力的基本估計
2004年中俄兩國領導人達成共識,提出到2010年中俄貿易額實現600億~800億美元的奮斗目標。按目前中俄的貿易規模,到2010年中俄貿易總額需要翻一番方可實現600億美元的目標。如果以2005年為基數,其後4年每年中俄貿易的增長率都在30%以上,毫無疑問,到2008年中俄貿易額就可達到600億美元,到2009年就可達到800億美元。問題是,隨著中俄貿易規模和基數的增大,今後每年的增長幅度能否保持在30%以上?俄羅斯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潛力還有多大?俄羅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否會不斷上升?中國對俄出口和從俄進口是否有新的增長點?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中俄貿易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是回答到2010年能否實現中俄貿易額600億~800億美元的重要依據。
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05年的統計數據看,中俄貿易確實呈現一種加速增長趨勢。1992~2001年中俄貿易用了10年時間突破了100億美元大關;2001~2004年中俄貿易用了3年時間突破了200億美元大關;2004~2005年中俄貿易只用1年時間就接近300億美元大關①(見下表)。
我們必須看到,中俄貿易中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或稱非規律性因素,如中國購買俄羅斯的軍工產品和核電站項目的技術設備等,這種購買不是每年都會發生,也不是貿易持續增長的穩定因素。因此,中俄貿易能否持續增長,能否繼續保持加速勢頭,主要還要看一般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潛力。
(一)俄羅斯市場需求潛力仍然很大
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俄羅斯對以下幾類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擴大。
1.機電產品。目前,在俄羅斯現有的家電中有相當多數量需要淘汰。據了解,彩電有一半以上需要更新,對電冰箱、空調和小家電的需求旺盛。近10年來,俄羅斯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機、拖拉機數量減少近一半,設備年報廢率達6%~10%,急需更新農業機械、農機具和建立新的維修體系。俄木工機械的加工設備落後,木材只能實行初加工,這類機械產品的需求潛力很大。
2.建材產品。隨著俄羅斯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對建材的需求呈明顯上升趨勢。目前,俄所需的保溫材料70%靠進口,門窗材料的進口佔55%,水暖器材佔67%,屋面材料佔91%,膠合板佔60%,油漆佔27%,金屬瓦佔75%,天然瓦佔90%。
3.紡織服裝。目前,俄每年對服裝和紡織品的消費大約為360億美元,包括服裝、鞋類、枕巾、浴巾、床上用品、棉布、絲綢等。俄紡織業設備陳舊、工藝落後,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主要依靠進口。
4.傢具。據俄專家預測,未來5年俄對傢具的需求將增長5~7倍。俄傢具生產的最大障礙是設備陳舊,老化率達70%~80%,其中有40%的設備使用期已達20多年。俄生產傢具用的中密度板85%依靠進口,高質量的貼面材料和油漆也主要依靠進口。中國傢具出口俄羅斯的主要問題是設計風格與市場需求不吻合。
5.農產品。俄遠東地區農業生產能力逐年下降,農產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從歐洲部分調運成本很高。目前,僅遠東地區每年糧食缺口80萬噸左右,蔬菜缺口40萬噸,肉和肉類製品缺口40萬噸,奶和乳製品缺口60萬噸,水果缺口40萬噸。俄遠東地區的蔬菜需求有80%從黑龍江省進口,市場價格是中國國內同類產品價格的4~6倍①。
(二)中國市場對俄羅斯一些產品的需求具有持續性和增長潛力
從未來5~10年的時間看,中國市場對俄羅斯的很多產品,包括技術產品的需求,不僅具有持續性的特點,而且還具有可以預測的增長潛力,具體表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年份 貿易額 增長幅度(%)
1992 46.3 ―
1993 76.7 65.7
1994 50.8 ―36.5
1995 54.6 7.6
1996 68.3 25.3
1997 61.2 ―10.6
1998 54.8 ―10.5
1999 57.2 40.4
2000 80.3 39.9
2001 106.7 33.3
2002 119.3 11.8
2003 157.6 32.1
2004 212.3 34.7
2005 291.0 37.1
1.對能源產品的需求將呈現不斷增長勢頭。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尤其對石油、天然氣和電力的需求將會大幅增長,能源進口的規模將會不斷擴大。以石油為例。2000年中國進口石油7 027萬噸,2001年為6 026萬噸,2002年為6 941萬噸,2003年為9 112.63萬噸,2004年為1.228 155億噸,2005年為1.3億噸①。中國在石油進口方面採取多元化戰略,但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是這種多元化戰略中的重點。在過去6年從俄進口石油數量的不斷增長中,我們就會看到中俄石油貿易的廣闊前景。2000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為147.67萬噸,2001年為176.6萬噸,2002年為302.96萬噸,2003年為525.48萬噸,2004年為1 077.4萬噸,2005年為1 278萬噸②。隨著中俄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通的鋪設和電力網的對接,中俄在這一領域的貿易規模必將會日益擴大,如果考慮石油價格的上漲,雙邊能源貿易的總額將更加可觀。
2.中國對俄羅斯核工業技術設備的需求潛力仍然很大。從中國的能源戰略看,加速核能的開發利用、建設更多的核電站已列入中國的長期建設規劃之中,而在這一領域俄羅斯具有很大優勢和出口能力,可向中國出口的技術設備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3.中國對俄羅斯木材的需求具有可持續的特點。目前,中國木材有40%需要進口,而俄羅斯完全有能力滿足中國這一缺口。只是俄羅斯把木材視為一種戰略資源,因此,在採伐和出口方面採取了限制措施,從而使中俄木材貿易受到了政策制約。盡管如此,中國從俄進口木材的貿易額還是呈逐年增長趨勢,2000年中國從俄進口木材為593.1萬立方米,2001年為876.5萬立方米,2002年為1 480.84萬立方米,2003年為1 436.7萬立方米,2004年為1 701萬立方米,2005年為2 004.32萬立方米③。
4.中國對俄羅斯的煤炭、礦產品、有色金屬、化工原料及化肥等商品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的這種需求不會減弱或消失。俄羅斯有這方面供給能力,中國的需求規模和購買能力毫無問題。
5.中國對俄羅斯的大型電站設備和大型工程建築機械的需求也將會保持相當大的規模與相當高的水平。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仍將是政府和企業投資的熱點領域,俄羅斯在一些大型工程機械出口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為。
6.中國在很多領域對俄羅斯的技術產品有著強烈的需求,如生物技術、材料技術、核工業技術、農業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信息技術等。雖然中國已制定並實施自主創新戰略,但從基礎研究到形成產業技術需要一個過程,而且也提倡在模仿和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俄羅斯在上述技術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俄羅斯的總體技術水平看,俄羅斯的技術有1/4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有1/2處於世界的一流水平,有2/3的技術水平與美國旗鼓相當。因此,中俄之間的技術貿易潛力非常大,如果俄羅斯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能真正把中國當作可信賴的戰略夥伴,能徹底擺脫冷戰時期的思維模式,中俄之間的技術貿易前景廣闊。
二 影響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對俄羅斯貿易沒有形成規模化和規范化
2005年中俄邊境貿易總額達55.7億美元,同比增長32.7%,這僅僅是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實際邊境貿易額要比這大得多。中俄貿易之所以能達到300多億美元的規模,除邊境貿易外,主要是一些大項目和大宗貿易的拉動,如軍工產品貿易、石油天然氣貿易和電站建設配套產品貿易,而正規的一般性商品貿易所佔比重不是很大。經過20世紀90年代大浪淘沙之後,中國對俄貿易的個人、個體企業和國有大型貿易公司基本上都撤出了俄羅斯。因此,目前,對俄貿易的兩個突出特點是:非規模化、非規范化。這種貿易形式要上台階,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比較困難。
(二)目前,中國對俄羅斯商品貿易主要集中在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
雖然中國對該地區的貿易最有地緣優勢,但該地區人口畢竟有限,總共600多萬,且收入水平比俄歐洲部分相差很多,消費層次較低,市場容量有限。如果說中國沿邊省市做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市場還可以理解,或者說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全國企業都要擠到這一地區做貿易,就使國際貿易競爭變成了一種國內企業競爭和地區競爭,各方貿易利益都將減少,而且從對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也是一種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的表現。
(三)對俄羅斯貿易通道狹窄已成為發展中俄貿易的瓶頸
在中俄邊境貿易口岸中,綏芬河的條件最好,過貨量最大,也是直接與俄西伯利亞大鐵路接軌的貿易口岸。然而近些年來,綏芬河的過貨量已經飽和。在綏濱鐵路上,綏芬河―下城子95公里仍為單線;綏芬河―格羅捷科沃26公里仍為套軌。綏陽―東寧的地方鐵路雖然已完工,但尚未與俄方接軌。連接黑河與布拉戈維申斯克的大橋至今也沒建起來,人們期望的經牡丹江、綏芬河到俄羅斯港口,通向日韓、北美的出海口和連接國內東南沿海地區的路海聯運通道沒有完全打開。目前,雖然通往綏芬河、黑河的境內公路有較大改善,但通往其他口岸的道路狀況仍然很差,進口的大量商品無法迅速運出。
(四)目前「灰色清關」仍然盛行,雖然是兩廂情願,但最後受損失的還是中國商人或企業
中國商品被查抄、被罰款的情況時有發生。對中國來說,「灰色清關」造成中國人之間競相壓價,干擾整體開發俄羅斯市場,有損中國企業和中國商品形象,是中俄貿易的一大隱患。從俄羅斯政府角度看,「灰色清關」使國家稅收流失,干擾正常貿易秩序,腐蝕國家工作人員,敗壞俄羅斯聲譽,甚至影響「入世」進程。
(五)近年來,俄羅斯對木材、礦產等原料型產品的出口加以限制,而這些產品都是中國需要進口的商品
要繼續擴大中俄貿易的規模,就需要加強中俄相互投資力度,尤其要加大中國對俄的資源開發與產品加工領域的投資,以投資帶動貿易,優化中俄貿易結構,提升中俄貿易檔次。然而,俄羅斯的投資環境較差,投資風險較大。一是在俄有關投資法律、法規中有很多技術性要求,經常造成執法的隨意性。二是地方法律與聯邦法律不一致,稅收等相關法律不穩定,且經常出現有法不依,不能充分保護外國投資者的利益。三是俄仍對外來投資設置一系列限制,如限制油氣資源開發,禁止購買不動產,限制外商參與國家采購和企業私有化的競標等。四是行政壁壘,如對外資進入俄銀行體系設置條件,對外資在俄企業持股規定最高比例(如在天然氣企業的資本不能超過20%)。五是俄羅斯的基礎設施及與投資相關的配套設施不健全,政府的低效率、官員的腐敗和社會治安狀況令投資者望而卻步。
(六)中俄在貿易結構方面已開始出現摩擦與爭議
近年在中俄貿易中,中國對俄出口主要是輕工產品和電子產品等,基本上屬於製成品,而從俄羅斯進口主要是石油、木材、礦產品和各種有色金屬,屬於原材料或初級產品。目前,在中國對俄出口中輕紡產品佔50%左右,而從俄進口中原材料產品約佔60%。對於這種情況,俄方不但出現了抱怨情緒,甚至還產生了反感甚至戒備心理,認為中國只盯住俄羅斯的戰略資源,而不願更多地購買俄羅斯的機電產品,所以一再要求中國多進口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對於俄方的這種情緒、心態和要求,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必須理智地、客觀地給予解釋和說明。首先,中俄貿易從總體上是平衡的,而且在多數情況下都是俄方順差,這與中美貿易的格局完全不同。中俄貿易之所以出現這種貿易結構,絕不是人為的結果,而是雙方的產業結構和雙邊貿易的互補性決定的。如果沒有這種互補性,中俄貿易也無從談起。其次,俄羅斯的機電產品多屬於粗製濫造,在質量上、工藝上與歐美產品無法相比,且售後服務及零配件供應等均不到位,因而中國客戶難以接受,包括俄向中國出口的大型核電站設備,其設計思路堪稱世界一流,但工藝質量卻常出現問題。此外,我們還應看到,中國從歐、美、日等國進口機電產品的企業,多為這些國家在華投資設廠的企業,而俄羅斯在華投資企業中這類企業很少,因此,就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三 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思路
(一)加快交通運輸線路的改造和建設,打通對俄貿易大通道
最近幾年應完成綏芬河口岸擴能改造、綏芬河―格羅捷科沃套線改造、綏芬河―牡丹江的復線改造和建設東寧―烏蘇里斯克的地方鐵路。完成哈爾濱―綏芬河和哈爾濱――滿洲里的電氣化改造。加快推進黑河大橋和古洛河黑龍江大橋的建設及蘿北、饒河大橋建設,完成牡丹江―綏芬河、牡丹江―海林、牡丹江―阿城段的高速公路建設。
在水路方面應盡快完成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運樞紐工程,黑龍江―哈巴羅夫斯克、同江―哈巴羅夫斯克的航道整理,佳木斯―撫遠江海聯運線港口擴張工程。
(二)以邊境口岸市縣為後方,以俄遠東地區為基地,大踏步向俄腹地市場(俄歐洲部分)進軍
俄歐洲部分市場消費水平高、支付能力強,市場潛力大,是我們擴大貿易規模、提升貿易層次的目標市場。最近,中國企業家聯合會正與有關企業籌劃在莫斯科建立中國機電產品城。筆者認為,這是向俄市場縱深發展的好思路。要進入和擴展俄羅斯歐洲部分市場,一方面需要建立逐步延伸的貿易基地、倉儲系統和銷售網路,另一方面需要對中國的貿易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形成對俄貿易的商業集團或聯合體,以最優質的商品、最合理的價格、最好的售後服務和最暢通的供貨渠道在俄羅斯歐洲部分市場展開競爭。
(三)加快發展邊境地區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
近些年,黑龍江省沿邊市縣已建起了對俄糧食出口基地、蔬菜出口基地、肉蛋奶出口基地。今後應努力扶植龍頭企業,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把沿邊對俄出口基地規模、質量、效益做上去,並保持持續發展勢頭。
(四)以投資帶動貿易,實現對俄投資貿易一體化
如上所述,俄羅斯在很多產品生產方面希望外來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方面需要外來投資,在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領域需要外來投資。我們應抓住機遇,在俄境內建立能滿足俄市場需求的企業,生產產品在俄銷售。這種形式將可避開過境貿易的各種難題,又可依據俄市場變化情況和消費者的要求,隨時調整生產規模和產品規格。而在投資的過程中,有些機械設備、原材料還需從國內進口;有些產品在俄加工後也可返銷國內市場或銷往第三國市場,因而產生投資對貿易的帶動效應。筆者認為,在俄境內建立生產加工園區的方式可以規避在俄投資的很多風險,也能較容易與俄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使園區的管理更多地由中方承擔,避免各種不確定因素。
(五)南北企業聯手,共同在俄羅斯進行項目投資
近年來,南方企業對俄羅斯市場和投資的興趣日益濃厚,但由於對俄市場和投資環境缺乏了解,鮮有與俄政府和商人打交道的經驗與教訓,因而謹慎小心、顧慮重重。而黑龍江省企業在這些方面具有優勢,如能與南方企業的資金優勢、經營優勢結合起來,聯手在俄羅斯進行項目投資,應該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會在俄獲得較好的投資效益。當然,這種投資方式的成功關鍵在於項目選擇及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和互信關系。
(六)藉助俄方企業優勢,實行買殼經營的投資戰略
目前,俄羅斯有很多大中型國有和私有企業經營效益不好,技術設備陳舊,產品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但更新改造和更新換代又資金不足。對於這類俄方企業,中國有實力的企業可採取買殼經營的投資戰略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省去新建企業的各種復雜程序,享受本地企業的各種相關待遇,還可充分利用俄方企業易於與俄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打交道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可充分發揮中方在資金、應用技術和經營方面的優勢,把企業做大做強。當然,這種中俄合資企業需要把產權劃分清楚,把收益分配原則界定清楚,解決好俄方人員安置與債務責任,同時要選好未來發展的項目和設計好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
(七)依託綏芬河的口岸優勢和背靠俄羅斯林業資源的優勢,建立覆蓋東亞地區的木材交易中心
目前,綏芬河的龍江商聯集團正在籌備建立木材交易所,這個項目的思路很好。我們應積極支持其把此事做大、做精,做出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這個木材交易所要按國際化標准設計,採用現代電子交易手段,不但包括即期交易,還可從事期貨貿易;不但要吸收中國客戶進入,更要吸引俄羅斯的賣方客戶進入;不但買賣綏芬河市場的木材,還應買賣整個黑龍江省和俄羅斯的木材;它的買方客戶不僅限於中國,而是面向東北亞地區,甚至東南亞地區。俄羅斯的林業資源是這一交易市場的重要支撐,如果俄羅斯賣方客戶能大量進入這一市場,不但會省去中間環節的費用,還會使木材價格更加透明公正,並且可提高交易效率,節約交易成本。這種實際利益會推動俄羅斯的相關利益群體,要求政府放鬆和放寬對木材出口及森林採伐的限制,從而保證中方對俄木材進口的連續性和長期性。
(八)發展和規范邊境貿易,率先在綏芬河口岸建立起「一區跨兩國」的中俄自由貿易區
中俄邊境貿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和起伏,現在應該說已經日益規范化和正常化。2006年上半年中俄邊境貿易額為31.3億美元,邊境貿易已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雙邊口岸經濟的發展和人員就業是不可或缺的。2006年俄羅斯對邊境貿易採取了緊縮政策,自然人過境免稅攜帶商品從50公斤減至35公斤,其意圖是要將邊境貿易「逼」向正規貿易,以增加聯邦政府的稅收。但這損害了俄邊境地區的經濟利益,俄邊境地區政府非常支持邊境貿易,因為它體現著雙方共同利益,具有旺盛的經濟活力。目前,上海的世茂集團已在綏芬河中方海關區域投資建立起貿易綜合體,在該綜合體的區域內設有產品加工區、商品倉儲區和休閑娛樂區,在中俄邊境地區修建起一個人工湖和兩座五星級賓館,在海關外的俄方道路也由世茂集團承建。這樣,原來設在邊境的互市貿易區已開始向「一區跨兩國」的中俄自由貿易區和綜合貿易區的方向發展。這不僅會擴大邊境貿易的規模,更將增強其後勁和吸引力。對此,中國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應給予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協助,尤其應與俄方溝通相關事宜,解決中俄在政策上的協調問題,為企業的發展、邊境貿易的發展創造條件和環境。
現在,企業已經走在了前頭,其戰略視野和投資氣魄令人欽佩,而政府更應勇於創新,知難而上,與企業共同做好中俄貿易可持續發展這篇大文章。
5. 期貨從業資格考試考不過有什麼辦法
期貨從業資格考試考不過,可以等下次重新報名,需要通過考試,獲得期貨考試合格證,然後進入期貨公司,由單位向中國期貨協會提出申請從而獲得期貨從業資格。
機構對申請材料審查後,將申請人相關信息錄入「中國期貨業協會行業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簡稱「行業信息管理平台」),具體填報方式見「中期協行業信息管理平台使用指引」,機構必須將申請人所有信息完整准確錄入後才能代為申請資格,申請人的原始申報資料(包括本程序第一條中規定的材料、相片以及後續職業培訓證明等)由機構保管備查。
協會對機構提交的申請信息進行審核,必要時可要求機構提交有關證明材料,協會在機構提交申請後10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
6.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最新報道
2015年5月1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了一批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其中包括取消8項行政審批項目和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保留4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介紹,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包括:一是證券交易所上市新的交易品種審批;二是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收費審批;三是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證券結算風險基金使用審批;四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新增股東或原股東轉讓所持股份審批;五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上市新的交易品種審批;六是期貨交易場所合並、分立或者解散審批;七是期貨交易場所變更住所或者營業場所審批;八是期貨交易場所上市、修改或者終止合約審批。取消1項職業資格許可的項目名稱為:期貨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核准。
近期期指的大幅波動顯然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張曉軍表示,近期,股市出現較大幅度下跌,股指期貨合約價格也出現大幅下挫。根據證券和期貨交易所市場監察異動報告,證監會決定組織稽查執法力量對涉嫌市場操縱,特別是跨市場操縱的違法違規線索進行專項核查。對於符合立案標準的將立即立案稽查,嚴肅依法打擊,涉嫌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查辦!
2015年7月5日,為維護股票市場穩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充分發揮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作用,多渠道籌集資金,擴大業務規模,增強維護市場穩定的能力。中國人民銀行將協助通過多種形式給予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動性支持。
進入2015年9月份,證監會「火力全開」,對違法違規的機構和個人毫不手軟。據觀察者網統計,從9月2日至9月19日,證監會共開出了17.6億元的罰單,涉及券商、期貨公司、對沖基金、第三方交易平台等多家機構和個人。其中,「牛散」袁海林涉嫌操縱股票,虧損2.78億,但仍被罰300萬元。
證監會重點打擊的行為包括操縱市場、非法經營(證券服務)、違法違規(券商期貨)、違法減持和短線交易等五種,共立案40宗。其中,涉嫌操縱市場的有7宗案件,涉及1家機構和6名個人。東海恆信因涉嫌操縱180ETF被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共7.37億元(罰款5.5億)。這也是近期證監會開出的最大一張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