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正藍旗恆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正藍旗恆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坐落於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南部正藍旗上都鎮,距首都北京直線距離僅有180公里。公司成立於2009年,注冊資金1000萬元,現有員工26人
法定代表人:尹樹利
成立時間:2009-11-02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5253000000229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1151)
公司地址: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上都鎮
❷ 戶口是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哈畢日嘎鎮,能在赤峰辦身份證嗎
解答,
從描述來分析,
建議先撥打要辦理地的派出所問一下,
因為有些地區是可以辦理的,
有些地區還不可以辦理。
❸ 清代八旗里的正藍旗和蒙古錫林郭勒盟的正藍旗有什麼關系
你好
清朝最早的八旗是由努爾哈赤時代創立的滿洲八旗,此後隨著地域不斷擴大,陸續出現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這些統稱為八旗,實際是24旗,彼此都是獨立的,以滿洲八旗地位最高。每旗平均1萬左右,這就是清軍入關時的全部20萬人馬。
❹ 正藍旗匯通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正藍旗匯通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是2011-05-16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正藍旗上都鎮巴彥敖包區10-41號。
正藍旗匯通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525305732932345,企業法人馬貴,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正藍旗匯通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許可經營項目:無一般經營項目:五金交電銷售,進出口貿易,服裝加工與銷售,牛羊飼養銷售,園區經營管理
❺ 錫林郭勒盟各旗介紹
轄2個縣級市、1個縣、9個旗、1個管理區。即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多倫縣、正藍旗、鑲黃旗、正鑲白旗、阿巴嘎旗、太僕寺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和烏拉蓋管理區。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位於錫林郭勒草原中部。北緯43°02′-44°52′,東經115°13′-117°06′。東鄰錫盟西烏珠穆沁旗,西依阿巴嘎旗,南與正藍旗相連,東南與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接壤,北同東烏珠穆沁旗為鄰。市境南北長208千米,東西長143千米。總面積15758平方千米(簡冊)/18750平方千米。總人口15萬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026000。代碼:152502。區號:0479。
二連浩特 市(簡稱二連)位於祖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與蒙古國扎門烏德市隔界相望,兩市區間距離9公里。轄區面積4015.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下轄3個街道、1個蘇木:烏蘭街道、錫林街道、東城街道、格日勒敖都蘇木。流動人口及本地人口近10萬人。「二連浩特」是蒙語的漢譯音,「二連」原名「額仁」,沿用市郊「額仁達布散淖爾」(現譯二連鹽池)之名。「額仁」是牧人對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種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樓的意思。
多倫縣位於錫林郭勒盟的南端陰山北麓東端。東經115°30′-116°55′,北緯41°45′-42°39′。西與正藍旗相接,北與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接壤,南與沽源縣、豐寧縣、圍場縣毗鄰。總面積3773平方千米。總人口10萬人(2003年)。縣人民政府駐多倫淖爾鎮,郵編:027300。代碼:152531。區號:0479。拼音:Duolun Xian
正藍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南部,天堂草原錫林郭勒盟的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線距離僅有180公里,是離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區。東經116.02°,北緯42.25°。全旗總面積10182平方公里,總人口8.3萬人,高峰期人口10.5萬人,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它北部為渾善達克沙地,呈現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風光;南部為低山丘陵,展現出草甸草原的美麗景象。正藍旗水資源豐富,有大小河流21條,湖泊147個。旗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蘊藏豐富,全旗有各種植物708種,珍稀野生動物資源20餘種
鑲黃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西南端,北部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西南邊緣,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體經濟的純牧業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鑲黃旗有八大老姓,分別是:瓜爾佳氏、鈕祜祿氏、舒穆祿氏、葉赫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烏喇那拉氏、郭羅絡氏、伊爾根覺羅氏。另外在入關前還另有兩個重要的部族,一為董鄂氏,一為富查氏,此亦為外戚。
正鑲白旗歷史悠久,早在氏族公社時期就是游牧部落活動的地區,到漢為上各郡北境,唐為單於都護府轄地,遼為西京倒塌嶺節度司南境,遼代為遼地西境,元為中書省上都路管轄,明為龍門地及開平。(上都)西北邊地,清為直隸口北道轄地。 正鑲白旗轄2個鎮、2個蘇木:明安圖鎮、星耀鎮、伊和淖爾蘇木、烏蘭查布蘇木 全旗境內風景秀麗,景緻怡人,主要有美麗的烏里雅斯台,名揚區內外的佛教聖地彥都廟,全區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呼爾查干淖爾,獨具特色的明圖布山「通天穿石路」,70眼泉水匯流的達楞圖如河源頭,古跡有「金界壕」遺址,突厥石人墓碑,隋唐時期古墓群等,特別是新發現的成吉思寶格都山,可堪稱為世界奇觀,極為神奇而壯觀。
蘇尼特左旗(簡稱東蘇旗),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北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達316公里,南與正鑲白旗、正藍旗交界,西與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相連,東與阿巴嘎旗毗鄰。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蘇尼特右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盟西部,是錫盟的西大門,東鄰蘇尼特左旗、鑲黃旗;南靠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商都縣;西接烏蘭察布市的四子王旗;東北與本盟二連浩特市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8.15公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11°08′~114°16′,北緯41°55′ ~43°39′。全旗轄3個蘇木3個鎮,總面積2.23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87萬,由蒙、漢、回、滿等11個民族組成。賽漢塔拉鎮為旗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蘇尼特左旗(簡稱東蘇旗),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北部。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達316公里,南與正鑲白旗、正藍旗交界,西與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市相連,東與阿巴嘎旗毗鄰。是以蒙古族為主體的純牧業邊境旗。旗人民政府設在滿都拉圖鎮。
太僕寺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轄下的一個旗,面積為3477平方公里,人口約為21萬,該旗政府駐於寶昌鎮。
東烏珠穆沁旗(簡稱東烏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北部,大興安嶺西麓,東鄰興安盟、通遼市,南連錫林浩特市、西烏旗,西接阿巴嘎旗,北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達527.6公里,國際性一類陸路口岸——珠恩嘎達布其口岸,距旗府烏里雅斯太鎮以北68公里處,是繼滿洲里、二連之後連接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全旗現轄5個鎮、2個蘇木,57個牧業嘎查,1個國營林場,總土地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場面積達6917萬畝,可利用草場面積占天然草場總面積的95%
西烏珠穆沁旗位於錫林郭勒盟東部,周邊與7個旗、縣、市接壤。總面積22960平方公里,轄5個鎮、1個蘇木、1個林業總場。現有人口72376人,蒙古族佔68%,其中牧業人口39914人,佔55.1%,城鎮人口32462人,佔44.9%。
烏拉蓋管理區轄區總面積5013km2,其中:草場、林地、耕地分別占總面積的91.7%、0.3%、3.6%。境內土壤屬黑鈣土向栗鈣土過渡區,以黑鈣土為主。質地疏鬆,土壤結構良好,腐殖層厚度40cm-60cm。草原是烏拉蓋主要地帶性植被,有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兩個類型,以草甸草原為主。
好累
❻ 正藍旗的自然資源
正藍旗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1,300米,作為全旗最高點的烏賀爾沁敖包,海拔高度為1,673.9米。旗境北部為著名的渾善達克沙地的中東段,為典型的坨甸相間地貌類型。在沙丘間形成的平坦草地上發育著疏林、灌叢和草甸,與其他草原構成獨特的牧區風光。南部為低山丘陵地貌,是燕山北緣的低山丘陵與大興安嶺西南緣的低山丘陵交會地帶,山間分布有面積較大的草原。北部的渾善達克沙地和南部的金蓮川典型草原是全旗生態環境的維持系統,更是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的有利屏障。
幾年來,正藍旗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5.03億元,完成生態治理面積258萬畝,沙化面積減少了234.78萬畝,累計轉移農牧民9800人。休禁牧草場面積1356萬畝,休禁牧牲畜75.66萬羊單位。2010年農牧業年度牲畜存欄57.4萬頭只。培育建設有帶動作用的農牧業產業化項目13個,建成產業化基地26個,組建各類經濟合作組織66個。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由2006年的3323元和2701元,提高到2010年的6385元和7007元。
正藍旗有牧場1472.12萬畝,占可利用土地面積的96.39%。其中可利用的草場有1249.94萬畝,占牧場總面積的84.91%。從1996年以來,全旗牲畜頭數連年超過百萬頭只,牧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 1256年忽必烈命劉秉忠在此地選址建城。1259年城郭建成,命名為開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元朝皇帝之位,將開平府作為臨時行政地。1264年,改燕京(今北京城)為中都,後稱大都,定為首都。從而確立了兩都巡幸制度。1272年,上都開始大興土木,不斷擴建。元朝歷代皇帝每年四月至八月,巡幸上都,避暑行獵,處理朝政大事。
元朝滅亡,元上都幾經戰亂的損毀,變成了一座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明朝曾經在這里設立開平衛指揮使司,屯田駐防。隨著明朝勢力的衰微,蒙古人重返故地,游牧生產,成為蒙古右翼諸部的領地。1675年,察哈爾林丹汗孫布爾尼舉兵反清,兵敗身死,清廷將察哈爾余部編入八旗序列,設總管治之。正藍旗與鑲黃旗遂成為察哈爾八旗的左翼,被安置在這片草原上,接受清朝的直接統治。民國時歸察哈爾省管轄。1945年獲得解放,第二年建立人民政權,1956年最終形成現有的行政區域。
隨著元上都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深入進行,元上都的歷史研究也在國際上取得了新成果。日本明治大學櫻井智美教授在《北京圖書館藏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48冊)中,發現了收錄在該書中時間為蒙哥汗六年(1256年)的《創建開平府祭告濟瀆記》碑文。
此碑是忽必烈在即皇位之前,為了紀念開平府(即後來的元上都)的建立而立之碑。碑文不僅記載了1256年建立開平府初期的情況,而且也反映了當時與忽必烈繼位前後有密切關系的政治問題。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記載開平府(元上都的前身)的石刻資料。
《創建開平府祭告濟瀆記》碑高約106厘米,寬約61厘米,碑文記載了蒙哥汗六年(1256年),奉蒙哥汗之命皇太弟忽必烈在灤水之陽(即今內蒙古正藍旗灤河的北面),使用版築泥土建城牆的方式興建了 「皇太弟府」,並命名為開平府。此事與《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一》「歲丙辰春三月,命僧子聰卜地於桓州東、灤水北,城開平府,經營宮室」的記載一致。1256年3月,忽必烈命劉秉忠在「桓州東、灤水北」建立了開平府。
在碑文中對蒙哥汗的稱謂是「皇帝」或「帝」,碑中忽必烈被稱為「皇太弟」和「王」。因此,撰寫碑文的時間是屬於蒙哥汗時代的,也就是在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
據碑文說,忽必烈按照蒙哥汗的命令開始建造開平府。忽必烈在建成開平府後很快命人並按照唐、宋舊禮,派員到「五嶽四瀆投金龍玉冊」祭告「天地神祇」。此碑是忽必烈派員來到山東的清源王廟(即濟瀆神廟)祭告岳鎮海瀆神時所立。
在中國古代,天子凡遇有重要大事時,會派員到「五嶽四瀆投金龍玉冊」祭告「天地神祇」。濟瀆河神在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被封為清源公,北宋仁宗康定元年詔封為清源王,金代仍將唐、宋之舊禮儀封之為岳鎮海瀆神。
《創建開平府祭告濟瀆記》立碑的時間約在1256至1257年之間。此碑文中強調了開平府的設立是基於蒙哥汗的命令。碑文的最後部分還引用周公旦幫其兄長武王建立周王朝的基業為例,以此來歌頌忽必烈的功德。
除了此碑之外,學界尚未發現其他資料中涉及到與蒙哥汗命忽必烈設立開平府的相關記載。因此,《創建開平府祭告濟瀆記》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記載開平府(元上都的前身)的石刻資料。 元上都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元代都城遺址,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旗政府所在地東北約20公里處、閃電河北岸。由我國北方騎馬民族創建的這座草原都城,被認定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結合的產物,史學家稱譽它可與義大利古城龐貝媲美。元上都遺址始建於蒙古憲宗六年(1256年),初名開平府;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元,稱開平府為上都,又名灤京,為元朝的陪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領重要大臣來這里避暑和處理政務,因此將宮城建成園林式的離宮別館。全城由宮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組成。在元朝末年農民起義中被焚毀。
歷史上的正藍旗曾是風雲聚匯之地,這里是忽必烈建都之所,也是清朝八旗正藍旗的發源地,迄今為止人們從正藍旗境內的元上都遺址中仍能想像到當年雄踞歐亞大陸的元朝帝國的上都所擁有的繁榮與奢華。
元上都遺址見證了蒙古民族在十三世紀為推動世界文明進步與人類經濟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傑出貢獻,體現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燦爛與輝煌。在元上都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不但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世界文明進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元上都遺址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元上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草原城市,更是元王朝的陪都。元上都遺址像座巨大的人類文明的博物館,向人們展示著昔日的輝煌。認識元上都,解讀元上都,不僅能獲得有關蒙元王朝歷史文化的許多知識,更能了解蒙古民族會同其他兄弟民族創建元朝,為今天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所做出的不朽歷史貢獻。
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申遺成功,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0項世界文化遺產。
❼ 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有中國銀行沒有
沒有中國銀行。有的銀行:建行、工行、農行、人行、農村信用社